白茶越苦澀,陳化潛力越大?你以為的優質白茶,可能藏著這些坑。《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夏天的陽光,明媚而熱烈。

到了這個季節,村姑陳和李麻花除了去遊泳池,就隻喜歡躲在辦公室裡。

吹空調,吃西瓜,喝下去一杯又一杯熱茶。

很多人說,夏天自己喜歡喝冷泡茶,既涼快又解渴。

但實際上,真正能夠起到消夏解暑作用的,是熱茶。

溫熱的茶湯喝進肚子裡,讓被空調封閉的毛孔舒張,疏解濕熱。

午後,困意襲來,昏昏欲睡。

有茶友來問,『村姑,聽說白茶喝起來苦澀,說明內含物質非常豐富,是真的嗎?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對方渴望的心情。

這個問題,著實是把自己的瞌睡蟲趕跑了,瞬間清醒。

茶友繼續說,『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所以喝起來苦的才是好茶咯?

想必,這是又有神棍出現了。

這種拙劣的騙局,堪稱誤人子弟一把手。

《2》

苦澀感,可以分為苦味和澀味。

苦味,最直觀的理解,就是吃黃連或者苦瓜那樣的味道。

茶葉當中的苦味,主要源自於咖啡堿物質。

而澀味,則是如同吃了生柿子般,造成舌面以及口腔的麻澀感,主要由茶多酚物質所引起。

任何的茶葉當中,都含有茶多酚和咖啡堿,隻是含量多與少的區別。

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不苦不澀不是茶』不無道理。

但是,如果一泡白茶喝起來特別苦澀,甚至令人難以下咽,那顯然是不正常的情況。

按照國標中的要求,優質白茶的特點,是鮮香醇爽。

可見,又苦又澀,並非好茶風范。

要麼,是茶葉品質太差,體內的苦澀物質含量超標;要麼,是沖泡不當,讓茶多酚和咖啡堿過量釋放。

影響白茶品質的因素主要有三點,分別是產區、工藝、儲存。

買茶的時候,大家可以盡量選擇高山茶。

因為海拔越高,氣溫越低,高度每增加100米,溫度就會相應降低0.6℃。

生長在高山上的茶樹,溫度適宜,有利於積累更多的茶氨酸物質。

並且,雲層厚實,雲霧繚繞,日照強度較弱,日照時間也比較短,體內茶多酚和咖啡堿的含量低。

而生於平地的茶園,視野寬闊,日曬時間長,光照強度大。

因此,苦澀物質的含量略高。

由此看來,日照時間和日照強度,都是生成苦澀味極大的硬傷。

根據經驗,高海拔產區的白茶,醇厚度更好,稠滑度更佳,苦澀度則比較低。

這樣的茶青,成品之後,成為高端茶的機會大大提高。

《3》

工藝,同樣能影響白茶的風味。

對於好的茶青原料而言,精湛的工藝,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但畢竟,好茶是稀缺的,更多的是一些質量普通,無功無過的茶葉。

如果能有幸遇到一位負責的制茶師,將來也能成為不錯的成品白茶。

別看白茶的工藝簡樸,就是把水分弄幹就好,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比如,茶青采下來之後,要及時攤晾。

薄攤薄晾在透氣的水篩上,注意分散開來,每根茶葉都均勻地沐浴陽光。

當然,茶農們也要根據天氣來靈活變動。

如果遇到陽光太強太猛烈,便要把水篩收到陰涼的地方,防止茶青被曬傷、曬紅,損傷內質。

另外,水篩擺放的高度,也有講究。

不能直接放在地上,這樣不僅不衛生,也不夠透氣。

一定要離地70公分左右,讓水篩懸空,保證上下均有微風拂過,水分可以均勻地流失。

隨著水分的流失,多餘的苦澀物質也會被一並帶走。

如此一來,成品白茶中便少了苦味和澀味,多了鮮味和甘味。

日光萎凋,薄攤薄晾,這個步驟非常重要。

可根據現實來看,若想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有足夠大的場地。

能擁有如此實力的茶廠,並不多見,畢竟成本太高了。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喝到的某些白茶帶著濃重的苦味和澀味,在嘴裡難以化開。

工藝的缺陷,限制了白茶的鮮爽清甜。

至於有些茶友認為,新白茶不好喝,存一存就會變得好喝。

這種想法,還是趁早斷絕吧。

內質匱乏的白茶,暫且不說值不值得喝,壓根就沒有什麼收藏的價值。

白茶的物質轉化,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前提是,必須有充足的養分作為基礎,才有轉化的空間。

好比一個人,肚子裡要有墨水,才能出口成章,下筆如有神。

否則,隻能對著電腦屏幕發呆,久久敲不下一個字。

劣質的白茶,留來留去留成愁,隻會徒增自己的困擾。

《4》

茶圈中,一度盛行過一句話,叫做『不苦不澀非好茶』。

仔細琢磨,和茶友聽到的『白茶越苦澀,說明內含物質越豐富』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結合來看,不過是為了掩蓋自家茶品質差的遮羞佈罷了。

試問,如果進了一批貨,沖泡之後發現異常苦澀,賣不出去,你會怎麼辦?

按照正常人的想法,肯定是不能砸在手裡啊。

所以,隻能通過種種方式,來蒙混過關。

第一招,就是給消費者洗腦。

先在茶圈裡散播『不苦不澀非好茶』的謠言,廣撒網。

但凡有一條魚兒上鉤,就算成功了。

先給對方介紹,茶葉當中帶來苦澀感的物質,是茶多酚和咖啡堿,它們都屬於茶葉的內含物質。

含量越多,喝起來就越苦澀,但沒關系,恰好證明養分充足。

不明真相的新茶友,大概率會上當受騙。

畢竟,在很大一部分人心中,茶葉喝起來苦澀是常態。

不苦不澀,反而覺得寡淡無味。

第二招,則是『研究』各種各樣古怪的沖泡手法。

比如,用80℃的溫水來泡茶。

水溫降低,物質析出的速度明顯減慢,茶湯的苦澀感同樣也會變弱。

又比如,減少投茶量。

正常情況下,110毫升左右的蓋碗,泡白茶投5克。

為了讓苦澀感不那麼突出,商家往往會建議不要投太多茶,美其名曰:省茶。

可實際上,水多茶少,湯水整體味道寡淡,苦澀感也就不明顯了。

本文隻列舉兩點,而不良商家的套路,一天一夜也說不完。

凡爾賽地說,我們平時所喝的白茶,出自老S的白茶,無一例外,都是鮮香醇爽的。

香氣馥鬱,湯感淳和,頗有韻味。

當一泡白茶,將苦味和澀味作為賣點,該有多麼可悲。

《5》

不苦不澀不是茶,說對,也對。

但不夠全面。

茶多酚和咖啡堿,是普遍存在於茶葉當中的物質,這點毋庸置疑。

可絕對不能太多,更不能多於茶氨酸。

如果一泡白茶喝起來,又苦又澀,半天也化不開。

並且,鮮爽感極弱,甚至沒有鮮爽感。

那麼,就該考慮這款茶的品質,是不是太低劣了。

優質的白茶,應該是各種物質間搭配均衡,茶湯滋味平衡飽滿,口感舒適。

就算被不小心泡苦了,也會很快化開,瞬間轉為生津回甘。

對於味蕾而言是享受,對於身體更沒有負擔。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