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昨天中午,收到之前買的素材茶樣。
嗯,一份特別便宜的陳皮白茶。
價格呢,單份體驗價僅需9.9,並且還包郵,售價著實便宜到不可思議。
買這份陳皮白茶,不僅是為了好奇,而是事出有因。
前段時間有茶友留言:
『陳皮白茶適合夏天喝嗎?
那種切絲壓進茶餅裡的老白茶,該怎麼泡?
』
村姑陳歷來主張,好茶不用加料。
白茶遇上陳皮,兩者經過結合,未必風味更迷人。
尤其網上售價便宜的陳皮白茶餅,更是貓膩多多。
高山原料、日光萎凋、精心倉儲的老白茶,怎會冒著風險,再與陳皮一起壓成茶餅?
光是結合白茶市場行情看,這就太假了。
至於說,那些低價陳皮白茶餅,喝起來是什麼感覺?
話不多說,開箱實測,便能知道真假。
《2》
找出美工刀,割開快遞外箱。
裡面的茶葉罐,立刻露出真容。
這個罐子僅是薄薄的塑料罐,快遞箱內沒有加泡沫墊防震,打包方式簡陋。
看著薄如礦泉水瓶的透明茶罐,後知後覺意識到,剛剛在開箱時,要是稍不留神,說不定還會將它割裂。
如此極簡風包裝,對茶葉保存而言,著實太不友好。
茶葉儲存基礎原則是避光、幹燥、陰涼、密封、無異味、無污染。
透明的PVC塑料罐,既不避光,也不防潮。
按這樣的打包方式,罐內的陳皮白茶放上數個月之後,估計就會跑氣變味。
擰開罐口,往裡湊近聞了聞。
先說好消息,別看它的包裝質感很差,隻有薄薄一層塑料罐,但聞著沒有塑料怪味,倒也說得過去。
但壞消息是,裡面根本聞不到茶香,隻有濃濃的橘子皮味。
沒有新鮮柑橘皮的清香,而是氣息偏甜、微苦,略有悶味。
《3》
打開茶葉罐後,裡面的陳皮白茶餅,全部是獨立包裝。
餅紙上沒有任何詳情信息介紹,屬於通用版包裝。
包裝紙的正面印有『陳皮白茶』字眼,左邊有兩行小字『新會陳皮+高山白茶』,底下是『越陳越香』四個紅字。
單片茶餅掂量在手上,很是輕巧,不過半截手指大小。
輕輕剝開餅紙,露出這餅陳皮白茶的真容。
室外光線實拍下,清晰可見,餅身葉片顏色以暗褐為主,沒有一絲『綠』的痕跡。
猜過去少不了渥堆或厚堆,才導致白茶葉片轉色。
雖說,這餅陳皮白茶沒有標註原料等級。
但根據葉片大小與茶梗粗細判斷,應該是秋壽眉一類。
比起平日常見的秋壽眉,這餅陳皮白茶的餅面上,沒有任何芽頭存在。
另外,茶餅表面的陳皮,準確來說應該是橘子皮。
顏色是橘黃色,比較簇新,沒有陳化痕跡。
乍一看,黃色的橘皮和暗褐的葉片,顏色對比反差很大。
湊近去聞,依舊是那股偏苦的橘子皮味。
老白茶的藥香、陳香、花香、棗香等,統統沒能聞到!
《4》
單看外表就能知道,這餅茶用料很低端。
不論是白茶,還是陳皮,質量都很差。
白茶呢,不會是年份真實的高山老白茶,更接近渥堆做舊茶的標準色。
陳皮明顯也不是新會陳皮,而是普普通通的橘子皮。
此時,心裡已經有了預估——這餅茶的滋味好不到哪裡去。
都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但無數的現實告訴我們,負負得正運用在劣質茶葉+廉價橘皮的組合上,完全不現實。
不過為了滿足好奇心,還是洗了茶具,燒了沸水。
準備試喝幾沖,一探究竟。
燒水間隙,取出克秤,稱了下這片小巧迷你的陳皮白茶重量。
克秤上顯示的重量是5.2克,猜過去,茶餅本身凈重在5克左右。
茶葉和橘皮絲的占比,應該是五五分成,各占一半。
水沸後,燙壺溫杯,將蓋碗燙過後,投入茶餅。
經過蓋碗內部的餘溫熏蒸,再聞了幹茶香,還是老樣子沒有改變。
論茶香,單調呆板極了。
《5》
第一沖,註入沸水,迅速出湯。
揭蓋去聞,還是一股偏甜偏苦的橘子皮味。
沖出湯水後,沒有直接飲入,而是細細觀察了茶湯。
說實話,湯色微黃,看著倒是挺透亮的,茶湯並不暗沉。
湯水裡卻有不少微小白色懸浮物《非白毫》,猜過去,這應該是從橘子皮內囊掉落出來的細屑。
鑒於這餅茶一言難盡的用料表現,頭道茶湯不敢貿然喝入,打算洗茶一遍再喝。
第二沖,再次註水。
為了加快試茶進度,悶30秒後再倒出茶湯。
此時,茶餅開始松散,泡出來的茶湯顏色明顯加深。
聞起來,依舊是一股不清爽的橘子皮味。
倒出一小杯茶湯後,淺嘗一口,滋味苦中帶甜,不爽口。
橘皮風味濃鬱,但橘子皮帶來的苦味尤其尖銳,並不好喝。
說實話,這完全就是喝橘子皮泡水,沒有喝出半點白茶的茶味。
湯感很薄,沒有醇厚感。
老白茶應有的甘香醇厚風采,毫無體現。
第三沖,再次坐杯。
此時泡出來的茶湯,滋味很是濃鬱。
苦味加重,喝起來不清爽,但依舊感受不到醇厚感。
蓋碗內徹底泡開舒展的葉片,雖說談不上很碎,但原料很粗老。
葉片沒有鮮活肥嫩的質感,伸手一摸,能感到葉片表面很粗糙。
從泡開的葉底可以清楚看到,茶梗和橘皮的占比很高。
可見這餅茶在壓制時,選料有多糟糕!
到這會,已經不打算再喝了。
因為這餅陳皮白茶的茶味,平平無奇,毫無精彩看點。
再喝下去,著實沒意思!
《6》
從試喝感受看,這餅陳皮白茶風味寡淡極了。
猜過去,裡面的茶葉內質積累嚴重匱乏。
要是離開了陳皮,單純泡茶,壓根泡不出味道。
正因如此,部分商家才會將陳皮切絲壓進茶餅裡。
憑借濃鬱的橘皮風味,掩蓋茶葉缺陷。
以免得這樣單調乏味的劣質茶味,讓人一喝就看出馬腳。
說實話,好茶用不著加料。
內質豐富,養分充足,風味多元的老白茶餅,甘香又醇厚。
茶香上,藥香、陳香、稻谷香、荷葉香、粽葉香、棗香《壽眉餅等》,香氣持久,茶香舒緩,甘香動人、
茶味上,醇厚飽滿,漿感明顯,層次豐富,回甘明顯。
如此好茶,喝茶時再盲目加入外來物《包括陳皮、紅棗、枸杞、甘草等》,反而成了畫蛇添足。
好茶不需加料,能用真面目示人。
隻有劣質茶才需要動用各種手段,想方設法去濫竽充數!
《7》
將陳皮切絲壓進白茶,不符合國標規定。
GB/T31751-2015《緊壓白茶》國家標準5.1基本要求裡,有著明確規定:
『具有正常的色、香、味,不含有非茶類物質和添加劑,無異味,無異嗅,無劣變』
這個條文內容寫得很清楚,緊壓白茶《包括白茶餅、白茶磚、餅幹茶等》,不能含有非茶物質。
橘子皮,則是典型的非茶物質。
壓餅時往白茶裡加入陳皮絲、桂花瓣、菊花瓣等,已經不屬於單純的茶葉范疇。
論本質屬於另類茶,不具備白茶的屬性。
這樣的茶餅能否長期儲存、越陳越香,還是未知數。
從市場行情看,用料考究的新會陳皮和福鼎老白茶,價格都不便宜。
將它倆結合在一起,壓成茶餅,反而隻賣9.9塊。
一分錢一分貨,這樣便宜低價背後,哪能有真實品質保障?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