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茶具、泡法,為什麼同樣的白茶,自己泡的不如茶葉店香?《圖+文》

本文由白茶大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每到下午喝茶時,就感覺像在翻牌子。

一番糾結,還是選了今年的鵲橋仙。

即便陳了大半年,這款一級白牡丹的花香依舊很驚艷。

花香在鼻尖曼妙地繚繞。

一時如空谷幽蘭,一時若九月金桂,一時又是雨後細細的小灰莉。

初聞清雅溫柔,再聞濃鬱清甜,尾調是餘音繞梁般的細幽婉約。

極豐富的層次,極多元的香型,香氣並沒有問題。

啜一口茶湯,入口最先的感覺,是太香了。

像百花釀成的陳釀,是用黃土封埋了五年、十年的牡丹酒、桂花酒、茉莉酒。

細品下,又稠又滑,唇齒間都是四季風情。

不待用力,湯水就自然地滑下喉嚨,像真絲織就的細紗拂過臉頰般絲滑。

不過,連喝幾杯茶後,想起茶友的提問。

為什麼同樣的茶,我買回去後沒有你形容的那麼香,那麼好喝呢?

背後有諸多可能性。

《2》

一、泡茶用水。

水為茶之母,水不同,泡出來的滋味相差也會極大。

泡白茶,最佳的選擇是礦泉水。

曾經在杭州邂逅過某地出產的礦泉水,驚為天人。

同樣的茶,用它泡出來的滋味,極稠、極醇、極綿柔,還有淡淡的甘甜,遠超過其他水泡出來的茶味。

遺憾的是,礦泉水一般就近取水,水源不同,內質不同,水質狀況並不穩定。

茶友分佈在五湖四海,用的必然也是不同的礦泉水,泡出來的滋味也可能有較大不同。

考慮到這點,才不得不放棄了在店裡用礦泉水沖泡白茶的想法。

純凈水也是比較好的選擇,一般都經過數道蒸餾,沒有任何雜質。

因為無雜質,所以反而能完整、真實地展現出一款茶的香氣滋味。

而且各地的純凈水都一樣,不會有水質上的差別。

為了確保茶友隨時隨地,都能喝到穩定的,和店裡一樣的味道,所以體驗店裡用的也是純凈水。

有些茶友,為了方便,用的是自來水。

自來水取自各地大江大河,水源常常是渾濁的,充滿雜質的。

為了能夠達到飲用標準,會酌情使用漂白劑、消毒劑等等,但這也讓自來水有了異味。

如果茶友是用自來水沖泡白茶,極可能會影響茶香茶味,喝起來口感也不佳。

然而茶友表示,她用的也是純凈水,雖然牌子不同,但水質應該沒有問題,所以茶的滋味不濃鬱,並不是水的原因。

《3》

二、茶具不同。

不是所有的茶具,都適合用來沖泡白茶。

例如紫砂壺、陶壺這種泥質茶具,沒有光潔的釉面,表面粗糙,內壁上會形成許多小氣孔。

它具有極強的吸附性,能夠將茶湯的部分香氣、味道,留存在壺體自身中。

然而大量的香味、滋味被吸走,茶湯自然會變得淡薄無味。

而且細長的壺嘴,會限制茶湯的流速,芽葉長時間被悶泡在沸水中,內質釋放過量,湯水極易苦澀。

茶具的容量,也會影響到白茶的口感和滋味。

品質上佳的白茶,5g茶量,最適宜110ml的容量。

如果選擇了器型較大的泡茶器具,註水量也會隨之增加。

投茶量不變的情況下,多餘的水會大大稀釋茶香茶味。

茶的香氣滋味,自然也就不夠濃鬱,不夠清晰。

沖泡白茶,最好選擇標準容量白瓷蓋碗。

器型標準,大小合適,可以輕松抓握,操作簡單。

110ml容量,投茶5g,是白茶的最佳茶水比。

光潔的白瓷釉面,就像給茶具穿了一件表面光潤的衣服,把茶湯與泥料隔離開來。

能有效避免吸香吸味,完整呈現出每款茶的香氣、滋味。

而且蓋碗出水快,出水口可以根據需求自由調節,極百搭。

但向茶友了解過後,老姐姐聽從了朋友的建議,用的正是110ml的標準蓋碗,並沒有什麼不同。

《4》

三、沖泡手法。

向茶友了解具體情況時,茶友說了一個細節,茶的滋味並不是一開始就淡的。

在最開始的幾沖,茶的味道很濃,甚至有點苦澀了。

但到了後面幾沖,明顯淡了下來,香氣滋味減弱的非常多,與店裡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聽到茶友的描述後,其實問題的真相已經浮出水面了。

穩妥起見,還是請求茶友拍攝了整個沖泡過程。

果然,這位姐姐的出水速度,慢了。

原來因為剛開始學喝茶,她總是擔心姿勢不夠美觀,不夠標準,時不時就會調整一下自己的動作。

出湯時或許是擔心芽葉掉進公道杯裡,開口也較小。

正常的泡茶,分秒必爭,整個過程不過幾秒。

而這位茶友,差不多有10~20秒,足足翻了一倍。

一款內含物質豐沛的白茶,在如此漫長的出湯時間中,香氣、滋味必然釋放過量,前幾沖自然會濃釅苦澀。

而葉片中的內質是有限的,大量物質被提前析出,後勁不足,因而後幾泡茶香、茶味就變的寡淡了許多。

《5》

想要喝到香氣馥鬱,滋味醇厚的茶湯。

茶、水、器、法,缺一不可。

好茶、好水,相互成就。

同時,還需要正確的茶具,和正確的手法來助力。

這樣才能將一款茶的最佳狀態,激發出來。

歡迎關注【白茶大課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