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白茶』可以嘗鮮了。《圖+文》

春日的陽光灑落在茶山上,浉河港鎮黃廟村的茶農們也忙碌了起來。

采自福鼎大白種老茶樹嫩綠的新葉,在這些土生土長的資深茶農手下散發出醉人的香氣。

這一批茶,馬上要被制成另一大傳統拳頭產品——信陽白茶。

雖同屬信陽名茶,信陽白茶與信陽毛尖的制作工序卻截然不同。

『茶葉攤青後,要經過萎凋、輕揉、烘幹等步驟,信陽白茶才算制作完成。

這樣做出來的茶不僅鮮爽,味道也更加香甜』浉河港黃廟生態茶廠周開啟說。

清明剛過,正是制作信陽白茶的好時候。

周開啟一邊收起萎凋完畢的茶葉,一邊介紹:『制作信陽白茶的要求很高,茶樹要選擇最‘正宗’的福鼎大白茶種老茶樹,茶葉必須是‘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太嫩或太老都會失掉信陽白茶的韻味』周開啟指著剛收好的這批茶葉說,經過頭一天的攤青和幾個小時的萎凋,已經可以進入下一個步驟了。

經過萎凋後的茶葉,不僅散掉了青草氣,還提高了韌性,這樣一來,茶葉才不會在接下來的揉捻中輕易碎裂。

茶葉加工房中,揉捻機不停地轉動,綠色的茶葉也逐漸變色,從扁平狹長變得細如發絲,而專屬於信陽白茶的獨特香甜氣味也在房間內外氤氳不散。

經過機器打散後,信陽白茶開始進入最重要的環節——烘幹。

『烘幹是形成信陽白茶色香味的關鍵,是制作信陽白茶的最後過程』周開啟說,傳統幹燥方式多采用日曬,但現在都用上了自動化設備。

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氧氣的共同作用下,綠色的鮮葉漸漸褪去『青澀』,褐紅色的茶葉散發著濃鬱的花果香氣。

轉眼已日懸中天,此時,第一批茶葉已經完成了最後的烘幹步驟。

被周開啟倒入竹匾的信陽白茶成品色澤灰白油潤、細如銀鉤。

『從我2012年開始,就在做信陽白茶,到現在也已經十年了』周開啟說,信陽白茶制作技藝已逐步成熟完善,也是給當地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

據當地茶農介紹,今年由於天氣忽冷忽熱,茶產量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

而今年的第一批信陽白茶,預計將於四月中旬左右開始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