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曾經,在天價巖茶新聞之前,牛欄坑裡遍地亂插的廣告牌,是最被人垢病的存在。
這些廣告牌也上過不少新聞。
有福建本地的新聞,也有央視的新聞。
總之,基調都是批評。
新聞調查之後,武夷山當地主管部門便開始大力肅清這些牌子。
很快,我們再去牛欄坑的時候,眼前一片幹凈,綠油油盡是茶樹,丹山碧水終於露出真顏。
不由感慨,還是這樣清清爽爽更好看。
插遍牌子,商家是得了益,但於遊客而言,觀感真是一言難盡,在這充滿商業味道的坑澗裡晃悠,抬頭低頭盡是某某廠家,某某品牌的招牌,這跟在某條景區的商業街上閑逛有何區別呢?
大家出門旅遊,也不是為了看廣告牌來的。
要想看這些廣告,打開電視,打開手機便有了,何必跑這麼遠,勞民傷財地折騰。
幸而清理了,這些年來,牛欄坑一直保持著幹凈的臉龐。
也讓它,更加地質樸純粹了。
《2》
這世上的事,好似總會傳染。
你在沙漠裡開了加油站,賺得盆滿缽滿,我就眼紅了,也去你隔壁開一家加油站。
不動腦子的人總是這種思維,跟風,盲從,人雲亦雲,不辨是非真偽。
於是,前幾天,我們便在太姥山的茶園裡,那般光風霽月之處,看見了三塊巨大的,廣告牌。
是的,碩大的牌子,就插在茶園裡。
上面是三個企業的名字。
春茶季的時候還沒有,想來是這兩個月新做上去的。
顏色尚新,沒有經歷過臺風與雨雪天氣的侵襲。
那塊茶園,是村裡某某家的,大家都知道,並不屬於這三塊廣告牌企業當中的任何一家。
所以,這三塊廣告牌插在這並非自己家的茶園裡,意思便不言而喻了。
茶園的主人能讓渡出自己家茶園的空間,想必也不是白幹活。
這三家品牌樹了招牌在這並非自己家的茶園裡,也是為了宣傳與造勢,在顧客心目中留下自己在太姥山有茶園人假象,從而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
這裡面,最受傷的便是消費者了。
看了圖片,看了視頻,看了直播,以為買到的是妥妥的太姥山白茶——人家企業招牌都插在那裡了——但其實,內幕誰知道呢?
天知道罷了。
太姥娘娘知道罷了。
《3》
這種到別人家的茶園裡插廣告牌的風氣,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呢?
想來是鐵觀音的時代便開始了吧。
有一些企業,看到某茶紅了,便也想去分一杯羹,摻個股進去做一做這款茶。
然而,由於沒有資源,資金又不雄厚,拿不起這些正當紅的產區的貨源。
於是,便想到了這叫借殼生蛋——插廣告牌到別人的茶園裡。
看,我在核心產區有茶園,我的牌子都插在那裡呢。
照片一拍下來,往店裡一掛,不愁消費者不相信,不愁不客似雲來財源滾滾。
插這牌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力證貨源的純正,力證自己的實力與背景。
但其實,貨源純正與否,靠一兩塊插在別人家茶園裡的廣告牌,是說明不了什麼的,忽悠一下外行還成,要想讓喝過的人相信,真的很難。
自己的實力與背景,靠茶園裡的廣告牌,也證明不了什麼。
自己的談吐,學識,眼界,胸襟,對茶的態度,這些骨子裡的東西,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便能潤物細無聲地表現出來,讓人感覺到體會到,並非僅憑一兩塊牌子就能改變和提升的。
是騾子是馬,茶拿出來一泡,自然見真章。
《4》
廣告牌文化,是可怕的。
廣告牌文化,又是最直接最犀利的銷售招式。
尤其在這個全民直播的時代,只要在插著自家牌子的太姥山茶園裡直播幾次,就能輕松帶貨,就能賺到銀子,故而,這牌子才從一面變成兩面,從兩面變成三面。
也許將來,還會從三面變成無數面。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認可廣告牌文化的人,負著原罪。
細想一想,如果廣大消費者都能理性消費,如果廣大消費者都能隻認品質不認廣告牌,如果廣大消費者都能簡單地懂茶識茶辨茶認茶,這些廣告牌,還會有人去插嗎?
如果插了廣告牌與沒插廣告牌一樣,賣貨仍然全憑品質,那誰還會浪費那個錢去插廣告牌呢?
平白給風景優美的茶山添加了無數的膏藥,令那些賞到美景舉起相機的人,黯然放下。
純屬添亂。
隻有消費者持有正確的價值觀,並且保持一致,隻認品質不認廣告牌,才可以讓茶行業,回歸正統,制茶的賣茶的都去認真做茶,都去鉆研品質,把茶葉的口感香氣滋味放在第一味,而不是鼓搗著去別人家茶園裡豎廣告牌。
到這時候,全行業的制茶水平才會得到大幅的提升,這個行業,才會有更多的消費者湧入,這個行業,也才會更加風生水起。
而處於這個行業當中的人,才可以賺到自己想象當中的,盆滿缽滿。
《5》
商業的本質不是欺騙。
這句話村姑陳說了好多遍了,今天,還是想再說一遍。
隻有用真心去對待消費者,才會擁有消費者的真心認可。
隻有用真心去做茶賣茶,才會做出令人艷羨的業績。
天上不是會掉餡餅的。
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當行業之風再次刮起的時候,隻有用品質和專業把自己武裝好,才可以成為那隻迎風而上的,二師兄。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