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黃茶是在什麼樣的情景下誕生的,是何時真正出現的。

黃茶的起源

知茶

黃茶自古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不同的含義。

在歷史上,未產生系統的茶葉分類理論之前,大都憑直觀感覺辨別黃茶。

這種識別黃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葉品質及不相同的幾個茶類,涉及到很多種品質各異的茶葉.

品種起源

『黃茶』兩字的出現,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征,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所做的茶葉色澤淡黃,被稱之黃茶,但實則為綠茶。

如唐代的安徽貢茶蒸制為團茶而得名『壽州黃芽』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

工藝起源

此外,綠茶加工不當或殺青過度,悶黃過多或烘焙不及時,都能使毛茶色黃。

宋代蘇轍《約於1094年》在《論蜀茶五害》中寫有『園戶例收晚茶,謂之秋老黃茶』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黃茶』的記載。

而茶老色黃也不是現今的黃茶。

在明朝,許次紓《1549~1604)也在《茶疏》中雲:江南地暖,故獨宜茶…雖有綠枝紫筍,轍變萎黃…』這是在批評制茶技術不當,將綠茶做成了黃茶。

是最早記述了綠茶制作過程中,色澤黃變的現象,隨著制茶技術的發展,聰明的古人發現,只要在濕熱條件下引起的『黃變』,如把握得當,反而可以改善茶葉香味,類比今日,與現在的黃大茶制法與特點相近,這就說明,明代中後期,就已有黃茶的出現了。

所以,現在我們喝到的黃茶,起源可能受綠茶的啟示,在殺青中或殺青後專設一道悶黃過程,創造出一種較綠茶色、香、味全新的茶類,具有黃葉黃湯、栗香厚味的特點,是智慧的古人在制茶時發現的好滋味。

綜上所述:黃茶可以從兩種類型來說

01

一是茶樹品種的芽葉自然發黃,叫黃茶。

唐朝盛產『壽州黃芽』是自然發黃的茶芽,蒸制為團茶,這是從品種說起。

二是,炒制過程中悶黃;從炒青綠茶演變而來的說起,則在公元1570年前後,由於炒青綠茶的實踐,發現殺青後或揉捻後,不及時幹燥或於燥程度不足,葉質變黃,產生新的認識,再去實踐,就創造了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