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第七屆蒙頂黃茶杯全國黃茶大賽頒獎儀式11月1日在四川茶博會舉行。
貴州一支茶樣參賽,喜獲『特別金獎』,這就是產自黔西南州貞豐縣的坡柳娘娘茶。
成型後坡柳娘娘茶。
坡柳娘娘茶,又名『文筆茶』『狀元筆茶』,產銷的歷史十分悠久,大約有500年以上,原產於貴州省貞豐縣。
據清· 咸豐 三年《公元1853年》《興義府志》記載,『茶,產府轄境之北鄉,屯腳諸處,即毛尖茶是也。
至苦茶,則合郡皆產』。
清時,貞豐為興義府所轄,北鄉、屯腳即今興北鎮董畔和龍場鎮坡柳。
2019年,坡柳娘娘茶登記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地域保護范圍為:黔西南佈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所轄龍場鎮、挽瀾鎮、小屯鎮共計3個鎮57個行政村《居、社區》。
地理坐標為東經105°25′~105°38′,北緯25°19′~25°32′。
采摘坡柳娘娘茶。
傳統的坡柳娘娘茶是在清明節後開采,一般采摘長大約三四寸的一芽二~四葉。
殺青後盛放於竹制的盤上,直接用手進行揉捻,然後理直理順集一把,雙手在旋轉的同時邊捏緊,塑捏成毛筆頭的形狀,然後用線索捆綁好,幹燥方式為無煙炭火烘烤或者直接在太陽底下曬幹。
相傳在兩百多年前以前,坡柳娘娘茶是以100顆芽為1支,16支為1把,重量大約為1市斤,用紅色絲綢包裹,列為貢茶。
一直到解放後60年代左右,坡柳一帶還仍然保留著傳統的用手捏制筆頭狀的『把把茶』,也就是坡柳娘娘茶。
坡柳娘娘茶制作。
貞豐縣屬於黔西南佈依族苗族自治州,茶區的光源,溫度,水分,土壤都非常適宜茶樹生長的條件。
坡柳茶歷史上曾有年產萬斤的水平,當地附近的坡熬場,就是以交易茶葉為主的場壩。
成交量都在五、六百斤左右,銷往附近諸縣以至廣西百色。
坡柳娘娘茶制作工藝一直以來隻依靠口口相授和代代相傳。
近年由於存在生產規模小,產品產量低;大多為手工作坊生產,標準不一、茶葉質量不穩定等問題。
坡柳娘娘茶。
貞豐縣一直是貴州大學長期對口幫扶縣。
在深入了解坡柳娘娘茶的歷史文化及發展現狀後,貴州大學茶學院派汪艷霞老師等諸位老師長期協助當地企業和合作社開展坡柳娘娘茶生產原料當地古茶樹的保護、資源調查開發及傳統產品恢復、品質提升、產品多樣化及其品牌研究等諸多工作。
2022年,貴州大學茶學院更是多次派汪艷霞老師深入貞豐縣坡柳貢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產品試制和調試,坡柳娘娘茶品質有較大提升,穩定品質後,形成《坡柳娘娘茶加工技術規程》企業標準。
坡柳娘娘茶湯色。
2022年7月舉行的『蒙頂黃芽杯第七屆中國黃茶鬥茶賽』中,貞豐縣的坡柳娘娘茶一舉取得『特別金獎』的優異成績。
『特別金獎』為外形和內質均為得分最高。
坡柳娘娘茶獨特的外形在成都茶博會上吸引了眾多茶葉愛好者的眼球,其金黃明亮的湯色,獨特的古樹花香,醇厚回甘的甜醇口感,更是深得現場專家和諸多愛茶人士的一致好評。
《文/黃柳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