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頂黃芽茶
鮮葉:春分前後開采,芽葉標準為:單芽、芽、葉初展(俗稱『鴉鵲嘴』),芽頭肥壯。
殺青:用鍋口徑50厘米左右,用木炭加熱。
初包:趁熱用紙將殺青芽葉包好,注意保持葉溫,中間翻葉一次,促進悶黃均勻。
二炒:繼續散失水分,去除悶氣味。
注意理直茶條、炒到含水率45%左右。
復包:促進黃變。
注意保持一定溫度,時間60分鐘左右。
三炒:含水率下降到30%~35%為適度。
攤放:使芽葉水分重新分佈,促進黃色黃湯,厚度5~7厘米,注意保溫,時間36~48小時。
整形提毫:整形以形成扁直、光潤、翻毫的外形,操作以理直、壓扁為手法,茶香濃鬱,即可出鍋。
烘焙:每3~4分鐘翻一次,含水率5%,下烘攤放。
再包裝貯藏。
品質特點:外形扁平挺直,嫩黃油潤,全芽披毫。
湯黃明亮,甜香濃鬱,味甘而醇,葉底全芽黃亮。
君山銀針茶
鮮葉:清明前7~10天開采。
芽頭(單芽)長25~30毫米,壯重實。
寬3~4毫米,芽蒂長2~3毫米,芽頭內包含3~4片葉子,肥壯重實。
攤青:攤放4~6小時,中間不翻葉,減重5%開始殺青。
殺青:用鈄鍋,口徑60厘米。
鍋溫120℃左右。
投葉量300克,減重30%為殺青適度。
攤涼:散發熱氣,10~20分鐘。
首
初烘:溫度50~60℃,5~6分鐘翻動一次,烘到五六成幹,歷時25分鐘左右。
攤涼:攤放時間10~20分鐘。
初包悶黃:用牛皮紙包茶,每包1000~1250克,置鐵桶或楓木箱中40~48小時。
中間要翻動一次。
國
寅裝復烘:每包分成5盤上烘,溫度45~50℃,10~15分鐘翻一次,烘至八成幹,歷時60分鐘左右。
攤涼:視悶黃程度,決定涼包或熱包,繼續悶黃。
復包悶黃:將牛皮紙包好的茶葉置於箱中,待茶芽色澤金黃,香氣濃鬱為適度。
歷22小時左右。
柔紙的真
足火:溫度50~55℃,投葉量500克,烘到含水率5%為度。
揀剔:銀針以芽直、壯、亮為上,剔除瘦弱、彎曲、暗滯。
貯藏:將石膏燒熟搗碎,墊在楓木箱底部,將茶葉用牛皮紙包好放入,適時更換熟石膏。
品質特點:外形芽頭茁壯挺直,大小長短均勻,白毫完整鮮亮,芽色金黃,有『金鑲玉』的美稱。
香氣清鬱,滋味甘甜醇和,葉底黃亮勻齊。
黃大茶
鮮葉:立夏前後開采。
鮮葉標準為1芽4葉、1芽5葉。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作業,用竹枝掃把炒茶。
操作:生鍋滿鍋旋,青鍋帶把勁,熟鍋鉆把子。
鍋溫依次180~200℃、150~180℃、130~150℃,投葉量0.25~0.5千克,全程9~15分鐘。
初烘:溫度120℃,投葉量每烘籃2.0~2.5千克,歷時8分鐘左右,2~3分鐘翻一次,七八成幹下烘。
悶黃:初烘葉裝簍,堆積悶黃5~7天。
烘焙:分拉小火、拉老火。
小火(毛火)低溫慢烘到九成多幹。
老火130℃,每烘籃盛葉12.5千克,兩人抬籃走烘,烘40~60分鐘,走烘160~240次。
火功高,幹度足,色香味充分發展,待烘到茶梗折之即斷,梗心呈菊花狀,入口酥脆,香味濃烈,茶梗金黃光澤顯露,芽葉上霜,下烘趁熱踩簍包裝。
品質特點:外形梗壯葉肥,葉片成條,梗葉相連似釣魚鉤,梗葉色澤黃潤,湯色深黃,葉底黃褐,味濃醇厚,具有高爽的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