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黃茶制作技藝(君山銀針茶制作技藝)。

君山銀針茶產於湖南嶽陽市君山區。

君山銀針茶制作技藝,是嶽陽市君山人民經過無數代人長期艱苦探索、不斷實踐總結出來的一套較為完整的傳統制茶技藝。

君山銀針茶色、香、味、形俱佳,是中國獨有的黃茶典范,是中國茶葉中的珍品。

制作技藝

君山銀針茶制作技藝主要包括:采摘、攤晾、殺青、攤涼、初烘、初包、復烘、復包、足火、精選等十道工序。

采摘:每年在『清明』前後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標準為春茶的首輪嫩芽。

堅持『雨天不采、風霜不采、開口不采、發紫不采、空心不采、彎曲不采、蟲傷不采、細瘦不采、不合尺寸不采』等九不采。

攤晾:將鮮葉攤放於篾盤中,厚度為3~5cm,通微風,加快水分蒸發,含水量70%左右為適度。

殺青:茶葉下鍋後,兩手輕輕撈起,由懷內向前推去,再上拋抖散,讓茶芽沿鍋下滑。

約經4~5分鐘,芽蒂萎軟清氣消失,發出茶香,即可出鍋。

攤涼:殺青葉出鍋後,盛於小篾盤中,輕輕楊簸數次,散發熱氣,清除細末雜片。

攤涼4~5分鐘,即可初烘。

初烘:放在炭火炕灶上,溫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鐘,至五成幹。

初包:初烘葉稍經攤涼,即用牛皮紙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於箱內,放置40~48小時,謂之初包悶黃,以促使君山銀針特有色香味的形成。

復烘:復烘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蒸發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質,減緩在復包過程中某些物質的轉化。

復包:補充初包發酵程度的不足,以利繼續形成黃茶特有的品質,復包悶黃時間銀針為22~24小時,待色成微黃色為適度。

足火:在焙籠上進行足幹,溫度50~55℃,其間每隔10~15分鐘翻動一次,烘約1小時,將茶的含水量烘至5~6%。

精選:君山銀針葉片的長短、寬窄、厚薄均是以毫米計算,500克君山銀針茶,約需精選出標準一致的四萬個茶芽。

品質與沖泡

君山銀針茶成品特色明顯:內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雅號『金鑲玉』,又因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銀針,故名君山銀針。

沖泡後香氣清鮮,湯色淺黃,滋味甜爽,葉底明亮。

在玻璃杯中,可見芽尖懸空豎立,徐徐下沉,再泡再起,可三起三落。

傳承與保護

黃茶制作技藝《君山銀針茶制作技藝》於2021年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嶽陽市君山區文化館成立於1996年,下設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業務部門,文化館立足基層,積極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積極增強民眾非遺保護意識,積極活躍群眾文藝生活、繁榮地方藝術創作。